[採訪花絮]
小野絕對是寫過的人物中,最難寫TOP3。
一場論壇,每個記者都被分配接待一位講者,順道寫那場的稿子,我負責壓軸的小野。原本還很興奮,覺得文人一定有quote不完的話,應該很好寫。沒想到40分鐘的演講結束,大家臉上都是問號,同事開始對我流露同情,大家準備下班走人,我的痛苦正要開始QQ。
整場演講,他都在講跟父親的感情有多不好、父親給他多少陰影害他想死。直到如今父親過世,他還是記得這種種。
如果你沒去想他為什麼重複演說這些、為什麼要念咒般提醒自己對父親的恨,你得到的就是:小野恨他父親、這場演講好傻眼。但我直覺不可能是這樣。我抱著電腦跑到樓梯邊小沙發,窩在那裡一再重看簡報和筆記,不停在思考他的行為動機──就算他很泰然自在,他幹嘛一直說這個?甚至變成一場演講?
我一直一直相信,人的一些特定行為都驅動自內心深層,這個意識可能連自己也不清楚,你只是重複在做這個行為,但這個意識都是經驗得來的,它扎扎實實發生過,就算當我們還是胎兒時。
後來我想通了。你有多愛,就有多恨;你愈想逃脫,就愈揮之不去。當使勁逃離,同時就在用力記起那些情緒,你把那些壞情緒當成逃的動力,反而讓自己更忘不了,停滯,你哪裡也沒去。
小野不恨爸爸,恨的或許是他無法愛。於是,爸爸喜歡的顏色、慣穿的衣服,都成為多年後小野設計工作室的靈感之一。
我揣想小野應該蠻渴望父愛。許多男人跟父親的關係,都如同繃緊的弦,緊張卻脆弱,禁不起任何撩撥,想要又不敢要,好遠又好近;或者,許多男人終其一生都在希望得到父親一句肯定,卻不承認這點。
我應該有花了20分鐘在想,想通後手就呈現自動打字靈感用噴的。其實很冒險,很怕我想錯了。幸好,後來小野寫信來說:「謝謝,寫得很好。」
相信他放下了,才能坦然說這些。揮別對父親的記憶的自我折騰,他的生命就要開始美麗。
他引了段故事講「任何年齡都不會是廢柴,因為每個人都會長大,都能在既定結構中生存、繼續影響別人。」很喜歡這段。(不能再亂罵人廢柴了,他搞不好是天才天菜!)
#每篇手記都好長對不起大家
#其實這個粉絲頁沒有想要分享正能量啊
#怎麼有點溫暖 #小野 #薰鮭魚 #採訪手記 #interview #people